最近我老是處在和家人的張力當中。

和身邊的人相處久了,也漸漸浮現溝通問題。

在一連串抱怨文的結束後。


我想我得回過頭來思考這些問題。

並且我可以脫離這些問題和傷害

儘管它們似乎瀰漫了我的過去。

我仍然可以脫離,因為我已經得救了!

現在要過新生活,而不是緬懷過去的失敗。

雖然我是個叛逆溝通低能兒,但是這可以被改變,因為在神的裡面我是可以成長的。


為什麼我老是委屈難過,生氣自己不被了解,又溝通不良搞不清楚自己的狀況?


因為我一直沒有為了我的不被了解負責任。

我想我得為自己負責任,因為我並不清楚我的心理界線,所以才老是覺得被冒犯,被得罪。


這是我最喜歡的心理學基督徒作家克勞德和湯森得博士的書寫的。

不清楚界線的人,容易被不尊重,被別人踩進自己的界線,還搞不清楚發生什麼事。

我必須清楚

1)哪些事情是我不容許的

2)哪類事發生會讓我有什麼感受,帶來什麼問題

3)我希望事情應該是怎樣

4)我必須在被侵犯的當下馬上表態


我犯下的錯誤

1)該講的時候不講,用退縮或是被動來表示抗議

2)把對A的抱怨告訴B,而不肯主動面對當事人

3)對不好的感受表現的不在乎

4)猶豫不抉,在袖手旁觀和氣得握緊拳頭之間擺蕩,傳遞給對方的訊息混淆不清

5)把過錯和問題都歸給自己,認為對方都沒錯


我必須釐清什麼感覺是尊重:

1)我的意見被傾聽並且受到重視

2)當發生歧見時,對方清楚我們意見並不一

3)我的選擇被尊重,即使那是錯誤的選擇

4)我的感受受到注意

5)當我犯了錯,別人適用尊重的態度指出我的錯誤,不是瞧不起或是對無知嬰兒說話的口氣


我也必須了解什麼不尊重的做法,才能避免:

1)強勢主導:別人不合我意就生氣,把不可能硬ㄠ成可能

2)退縮:當別人表現不同意見,就沉默不語或是悶悶不樂,不肯面對分歧

3)操縱:就是耍心機設計別人,讓他們達到我想達到的目的

4)直接侵犯:就算對方要求不要這樣,仍然繼續我行我素

5)輕看:看輕別人的負面感受

6)責怪:就是說問題都是別人造成的

7)合理化:不論問題引發的原因是什麼,都一概否認自己有責任,把問題合理成別人的錯


我可以與別人持不同意見,甚至生氣,但是仍然保持尊重對方的態度。

作者說,不尊重是性格問題,不是相處久了就自然會變得尊重,所以還是得著手解決改變才行。

當我遇到不尊重的情形的時,應該要主動展開對話,並且是用愛心溝通。

放棄關係並沒有辦法解決問題,逃家也是。


我還是得靠著上帝的愛,才有辦法饒恕過去傷害過我的人,也避免這些傷害讓我去傷害別人。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蟲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